logo
  • 选择地区
  • 简体中文

小i&2024博鳌亚洲论坛:人类需要高度重视AI带来的巨大挑战



崭新的科技之光,从南海之滨照亮整个世界。3月26日,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正式启动,全球视野聚焦“亚洲与世界:共同的挑战,共同的责任”主题,凝聚发展共识,增强团结协作。小i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袁辉先生受邀出席论坛,围绕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分享了深刻思考。


据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报道,今年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代表和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记者汇聚一堂,重点关注“世界经济”“科技创新”“社会发展”“国际合作”以及“共迎挑战”等板块议题,合力探讨当今时代亚洲与世界面对的挑战与机遇。


关于“科技创新”板块,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、新型产业发展前沿和面临的治理问题。在“科技革命‘奇点’离我们有多远?”人工智能分论坛上,与会嘉宾围绕强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可控核聚变等颠覆性技术相互赋能、科技革命的“奇点”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(AI for Science)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度讨论。



这是袁总第八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,以及博鳌亚洲论坛的人工智能分论坛。据袁总回忆,早在2016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时,他就坚定认为“奇点一定会在未来三十年内发生。”袁总强调,AI是一个人类定义的新物种,跟过去所有的科技工具都不一样,人类心中所期待的AI是一个具备自我意识的新物种,人类需要高度重视AI带来的巨大挑战。



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,人工智能从辅助人类基本工作,到通过大模型生成文本、视频、音乐乃至代码,不断取得创新进展。如今,人类正在面对一个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。结合“新质生产力”这一重要概念,袁总指出:“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,已经不是简单地利用生产资料的变化来产生工具,工具正在迅速地改变人。在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发展阶段,人类如何快速运用AI工具,将是每一个个体,每一个企业‘跑赢大盘’的关键。”


袁总表明,过去的人工智能或许只能赋能某些特定行业,比如智慧城市、呼叫中心、金融等,但是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,今天的人工智能最大特点是像空气和水一样,赋能千行百业。


过去整个世界的经济模式,是一种“地租经济”的形态,是以土地等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经济业态,这种形态最大的特点就是,自然资源是有限的,这也是当今纷争出现的根源。如今,全球都在关注从传统的经济模式转向数字经济,袁总认为数字经济最大的生产要素不再是土地,而是数据,数据是越用越多的。真正能够控制数据、让数据产生巨大附加价值的就是算法——“所以数字经济是人类的未来,而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核心”。


袁总指出,今天的人工智能,已经可以完全赋能所有的行业。人类想用技术来控制人工智能,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。“如果想要最终控制人工智能,一定是用非人工智能的方式”。人工智能已经浸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,没有任何一个产业有理由拒绝人工智能,想在下一发展阶段领先一步,就要尽早尽快、大规模地使用人工智能。


无论是大模型高速发展、呈现出丰富的多模态能力,还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人工智能凝聚着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目光,也不断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。人类与人工智能,将共同迎接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未来。